年羹堯(1679—1726),字亮工,號雙峰。據(jù)懷遠縣年宗氏譜載,其祖籍懷遠火廟北年家莊牛王殿。明末遷懷遠西南湖疃寺(今胡疃)。清順治年間又移鳳陽年家崗。后又遷居盛京(今沈陽)廣寧縣,人漢軍鑲黃旗。羹堯幼年聰慧,每向業(yè)師發(fā)奇問,師不能答。后得一名師,能文能武,將羹堯關閉于花園之中;不與外界相通,數(shù)年學成??滴跞拍辏?700年)中進士,迭經選任四川、廣東鄉(xiāng)試主考官。四十八年任四川巡撫,四十九年剿平斡偉羅都之亂,五十六年準噶爾部噶爾丹侄策妄阿拉布坦遣其屬將策凌敦多布襲擊西藏,殺拉藏汗,羹堯請命,前往松潘協(xié)理軍事。康熙帝特下詔,授羹堯為四川總督。年領兵出師,抄撫并行,至五十八年,先后平定里塘、巴塘、乍丫、察木多、察哇諸番。五十九年因功授平西將軍。羹堯復奏,請讓護軍統(tǒng)領噶爾弼領兵人藏,策凌敦多布敗走。同時上書將原屬云南的巴塘、里塘劃人四川境。六十年返京,康熙帝賞賜頗厚,任命為川陜總督。
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駕崩,雍正帝在繼承帝位之先,羹堯有擁立雍正之功,雍正即位后,將撫遠大將軍允睿題召回京師,以羹堯代之。繼又授為二等阿達哈哈番世職、太保、三等公世襲等職。是時,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認為唐古特(青藏地區(qū)及諸部落)舊屬其程父固始汗統(tǒng)治,雍正元年,羅卜藏丹津圖謀割據(jù),煽動當?shù)馗鞑柯渑亚?,勢氣囂張。帝命羹堯,率兵進討,并令邊防諸大臣及川陜滇三省軍政大員,統(tǒng)歸羹堯節(jié)度。羹堯馳至青海西寧,羅卜藏丹津乘清軍尚未集中之際,先揮兵襲擊,羹堯據(jù)空城,率左右坐城樓下稍動,敵疑城內有伏兵,撤攻南堡,羹堯移師進攻,得岳鐘琪領兵夾擊,羅軍大敗逃去,羹堯命諸將四面進攻,扼守要隘,抄扶兼施,降10余萬人。雍.,T--年,又領進討,命岳鐘琪先攻大喇嘛察汗,將其部眾全殲于山谷中,羅卜藏丹津繼續(xù)負隅頑抗。二月,以輕騎五千,日夜兼程進軍,宵行160里,僅15日,直抵丹津營帳外,丹津倉卒逃去。清軍窮追,至桑駱海,在河源以西700里,羅卜藏丹津橫越戈壁沙漠,遠投準噶爾,獲其母親和妹妹及頭目數(shù)十人,殺斃八萬。詔封羹堯一等公爵,并封其父遐齡,令其子斌襲爵。羹堯復疏陳安定邊外措施,諸如蕩平余黨,定畝制,限喇嘛數(shù),駐兵屯田千余里,分29旗,設辦事大臣于西寧,改西寧衛(wèi)為府城,青海始定。十月,羹堯人京,敘功一等阿思哈哈番世職,令其子富承襲。是時羹堯以功蓋當世,才氣凌厲,倚仗恩寵,藐視諸王公大臣,對其部屬,也獎罰不當,帝知其驕縱,有剪除之心。雍正三年(1725年),羹堯在表賀瑞中,用詞失當,遭帝怒,降任杭州將軍,又不遵旨赴任,王公大臣,默窺上意,交章劾奏其種種罪狀,乃削盡其職。12月逮至京師,帝命三司九卿會審,結果犯有92條大罪,依法當大辟。雍正帝仍念前勞,令以獄中自盡。其父遐齡革職,其子富處斬,諸子15歲以上者戍極邊。雍正五年(1727年),又赦其諸子交遐齡受教,遐齡死,又復其官職并賜祭。
年羹堯著有:《治平勝算全書)二十八卷、《繪圖兵法》二十卷、《本草類方》十卷、《年羹堯奏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