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伯威(1904—1997),原名耿習祥,曾用名耿嚴,安徽省懷遠縣人。1916年入懷遠含美學堂時,即喜愛足球、網球、棒球等體育活動,曾在學校田徑運動會上獲總分第一名。1912年報考上海東亞體育專科學校,兩年后結業(yè)回家鄉(xiāng)含美學堂任體育教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他先后在皖江師范、東北體專、東北大學、東北第三中學、哈爾濱一中、蕪湖六中、蕪湖第二職業(yè)學校、蚌埠江淮中學、合肥六中、安慶高級工業(yè)學校、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部、東亞體校、安徽大學、西安二中、西安高中、漢中空軍第八總站、南震中學、明德中學、漢中警備司令部、漢中輜(重)汽(車)四團、六安第五臨中、立煌貞干中學、蚌埠崇正中學、蚌埠中學、蚌埠職業(yè)學校、懷遠立人中學、淮西中學等校(處)任教或擔任體育教官,至1948年任教于安慶國立安徽大學。
自20世紀20年代起,耿伯威的球技和賽跑已享有盛譽。他在上海東亞體專讀書時,曾作為“樂群”、“博愛”球隊的主力隊員,多次參加國內賽事。他在蕪湖執(zhí)教時,曾組織一支混合組球隊,在與英國水兵足球隊比賽中獲勝。在東北大學執(zhí)教時,受到當?shù)丶嫒涡iL的張學良將軍的賞識。因他的建議,曾在奉天(今沈陽)北陵建成全國第一座羅馬式杯形體育場。1929年在第二屆東三省運動會上,他參加400米和200米跑均獲第一名,張學良親手授予他一枚銀盾獎章。1930年,東北大學組成足、籃球隊遠征日本,由他任足球教練,并親自上場踢球,比賽連戰(zhàn)連捷,他被當時日本報界和足球界譽為“耿鐵腿”。他在賽場上高速的奔跑、嫻熟的技巧,改變了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鼓舞了旅日華僑的志氣,為中華民族爭了光。在該校執(zhí)教期間,還培養(yǎng)了一批體育人才,其中有以10秒7成績連續(xù)多年保持當時100米跑全國紀錄并首次代表中國參加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運動員劉長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耿伯威定居蚌埠,先后在蚌埠崇正中學、蚌埠市體委、省體訓班、蚌埠五中、蚌埠師范等校(處)工作,至1972年退休。20世紀50年代起,先后任全國體總安徽分會委員,省、市足球協(xié)會副主席、主席,并任市政協(xié)委員、市政協(xié)體育組副組長。還曾榮獲省體育開拓者榮譽稱號。晚年身體健康,精神矍鑠。1985年曾被授予全國“健康老人”的稱號。1997年4月在蚌埠病逝,享年93歲。